新闻是有分量的

国家网信办规定了互联网用户账号信息和公众账号信息的显示要求。

2022-06-27 20:01栏目:资讯
TAG:

 
“网通中国”微信微信官方账号消息,6月27日,国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发布《互联网用户账号信息管理规定》(以下简称《规定》)。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相关负责人回答记者关于《规定》的提问。
一、问:请简单介绍一下《规定》的背景?
答:互联网用户账号信息反映了用户的个性特征,是用户展示我的重要载体。随着互联网信息服务的快速发展,注册使用账号信息、编造传播虚假信息、实施网络暴力等行为时有发生,危害国家庭安全和社会公共利益,侵犯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合法权益。网络空间是亿万民众共同的精神家园。制定《规定》是为了落实《网络安全法》等法律法规的规定,完善网络信息安全和个人信息保护制度,进一步划定互联网用户注册使用和互联网信息服务提供者管理账户信息的底线和红线,明确责任和义务。
二。问《个人信息保护法》的适用范围是什么?
答:明确本的规定适用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国互联网信息服务提供者的互联网用户账户信息的注册、使用和管理。法律、行政法规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
三。问《规定》提出了哪些总体要求?
答:互联网用户需要注册使用,互联网信息服务提供者需要管理互联网用户的账户信息。应遵守法律法规,遵循公序良俗,诚实守信,不得损害国户的安全、社会公共利益或他人的合法权益。鼓励相关行业组织加强行业自律,建立健全行业标准、行业规范和自律管理制度,督促和指导互联网信息服务提供者制定和完善服务标准,加强互联网用户账户信息安全管理,依法提供服务,接受社会监督。
四。问《规定》注册和使用账户信息有什么规范?
答:明确互联网信息服务提供者应当依据法律、行政法规和国相关规定,制定并公布互联网用户账户管理规则和平台公约,与互联网用户签订服务协议,明确与账户信息注册、使用和管理相关的权利和义务。明确互联网用户注册使用账户信息不得违反《规定》第六条、第七条规定,不得假冒、伪造、编造政党、政府和军事机关、企业事业单位、人民团体、社会组织的名称和标识,防止部分用户利用账户信息混淆视听、误导公众,维护网络传播秩序,促进账户规范管理。5.问《规定》为什么把个人上网用户注册和使用账号信息的要求定为符合专业信息?
答:目前部分用户编造虚假身份、虚假专业信息等。在他们的账户信息,并从事欺诈和欺骗等违法违规行为,从而损害公众的合法权益。对此,《规定》要求,个人上网用户注册使用的账号信息包含专业信息时,应当与个人真实专业信息一致。
不及物动词问《规定》对互联网用户账号信息和公众账号信息的展示分别提出了哪些要求?
答:互联网信息服务提供者在申请注册提供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网络出版服务和其他依法需要行政许可的互联网信息服务,以及申请注册从事经济、教育、医疗卫生、司法等领域信息内容生产的账号时,应当在账号信息中添加专用标识;在互联网用户账户信息页面合理范围内显示互联网用户账户的互联网协议(IP)地址的归属信息,便于公众为了公共利益进行监督;在互联网用户公众账号的信息页面上,显示了公众账号的经营主体、注册经营地址、内容生产类别、统一社会信用代码、有效联系方式、互联网协议(IP)地址归属等信息。
七。问《规定》对互联网信息服务提供者管理账户信息有什么规定?
答:要求互联网信息服务提供者建立健全账户信息动态核查、个人信息保护等管理制度,采取相应措施处理违法注册和使用账户信息的案件,完善投诉受理、筛选、处置、反馈等机制。
八。问《规定》互联网信息服务提供者有哪些验证义务?
回答我国互联网用户多,账户基数大。此外,当用户使用他们的帐户时,帐户信息会动态变化。如果账号信息缺乏有效的验证机制,非法和不良信息很容易被传播,对网络生态造成负面影响。对此,《规定》要求互联网信息服务提供者建立账户信息动态核查制度,对用户注册时提交的账户信息、拟变更使用情况、网站平台内存量等进行核查。并规定了严格验证的情形,从注册、使用、管理全过程加强对账户信息的验证,堵塞违法和不良信息传播的漏洞。
九。问《规定》哪些互联网用户账号信息需要标注特殊标识?
答:提供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网络出版服务等互联网信息服务的账号,以及从事经济、教育、医疗卫生、司法等领域信息内容生产的账号。不仅具有专业性,而且与人们的人身和财产安全密切相关。为此,《规定》要求互联网信息服务提供者对上述账户进行特殊标记,以便公众知晓,并对账户信息内容做出合理判断。X.问:如何加强监管,追究违反《规定》的法律责任?
答:明确网信部门将配合相关主管部门开展监督管理,互联网信息服务提供者应当配合监督检查。加强了监管措施,规定省级以上网信部门发现互联网信息服务提供者存在重大网络信息安全风险的,可以要求其采取暂停信息更新、用户账号注册或者其他相关服务等措施。
互联网信息服务提供者违反本规定的,依照有关法律、行政法规处罚。法律、行政法规没有规定的,由省级以上网信部门依据职责给予警告、通报批评,责令限期改正,可以并处1万元罚款。构成违反治安管理行为的,移交公安机关处理;构成犯罪的,移交司法机关处理。